独孤求败的武学体系,利剑→软剑→重剑→木剑→无剑,最后达到无招胜有招,再提炼自己的武学理念,编写训练教程《独孤九剑》,当做其一生的武学思想的总结。
陈家洛先学各家各派的拳法,集百家之所长,把各门派的拳法解构了变成"百花错拳",最后领悟"以无厚入有间"的庖丁解牛掌。
其中,百花错拳类似天山折梅手,属于海纳百川,青出于蓝而胜于蓝。
而庖丁解牛,与其说是拳掌,不如说和《独孤九剑》是一种解构主义的武学,以“无厚入有间,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,即无为招之境”。
在陈家洛眼中,看到的是对手的骨骼、筋络与肌肉的发力走向,花一秒钟就看透敌人的一切招数,不仅拥有了料敌机先、专攻破绽的顶级格斗思维,甚至触及了人体的本质,这是达到了哲学的高度。
他比独孤求败不如的地方,是他只是自己掌握了神技,却没有把庖丁解牛的方法归纳编研,形成理论体系。
不过考虑满清中期,火器为王,个人武功就跟《神鞭》一样,没啥前途了,也可以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