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漆是怎么样制成精美的漆器呢?
漆器的制作流程相当复杂,大致包括制胎、刮灰、糙漆、打磨、髹饰和温室干燥等步骤。
图为外销画《中国制漆图谱》制漆场景
制胎
制胎是制作漆器过程中最关键的第一步,未经涂过的器物俗称胎骨,汉代漆器的胎骨以木胎为主,兼有夹纻胎、竹胎、陶胎等。
制胎工艺
木胎
木胎又分为挖木制、斫木制、卷木制和旋木制四种工艺。湖南楚汉时期漆器以木胎作胎骨最多。常见的木胎漆器有锺、钫、卮、盒。
云鸟纹漆钫 利豨墓出土
夹纻胎
夹纻胎先以木或泥做出器形,用麻布和漆灰依模层层粘贴,最后脱模成型,也叫“脱胎”。辛追墓出土的妆奁是常见的夹纻胎漆器之一。
锥画纹六子漆妆奁 辛追墓出土
竹胎
竹胎质漆器较少,在战国时期主要用于竹兵器,汉代也有少量用作生活用具。竹胎一般以竹筒、竹片加工成胎。典型的竹胎质漆器有漆勺等。
龙纹漆竹勺 辛追墓出土
陶胎
陶胎就是以陶器制作的胎制,这种胎制的漆器较为少见。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漆绘陶鼎就是陶胎质漆器。
漆绘陶鼎 辛追墓出土
刮灰
给漆器抹上一层涂层,也被称为“漆底子”。漆底子的腻子用生漆和各种调料调和而成,一般分为粗灰、中灰、细灰。调好腻子之后,按照灰料粗细,先涂粗灰,再涂中灰,细灰。涂抹时用刮板将涂料刮涂在胎体上,均匀平整,厚度一致。
糙漆
刮灰的步骤完成之后,在器物的漆灰表面再涂上灰漆和漆,增加表面的密度,使漆面呈现更好的光泽。
髹饰
古代工匠以漆涂器物并绘以纹饰,谓之“髹饰”。漆液髹涂在器物表面干涸之后,非常牢固耐用,能耐酸、耐热和防腐,经过加工还具有美丽的光泽。在漆面上进一步饰以纹饰,则更显色彩鲜艳、做工精致。
在马王堆汉墓出土漆器中,常见的髹饰工艺有髹涂、彩绘、锥画、镶嵌和堆饰。
在漆器表面涂漆
对漆面进行进一步装饰
髹饰工艺
髹涂
髹涂是指将漆涂于漆胎上的一种最古老的髹漆方法,一般不施纹饰,只是单涂一种漆。
“君幸食”漆耳杯 利豨墓出土
彩绘
彩笔以线描、平涂、堆漆和渲染等技法画出花纹的装饰方法。所用的颜色有红、黑、褐、灰黑、金、黄等,红、黑两色为主色。
“君幸酒”大耳杯
辛追、利豨墓出土
锥画
一种用金属锥在未完全干透的漆膜上镌刻各种阴线花纹的漆饰方法,有的在刻纹中再用彩笔勾点,使纹样更加华美醒目。
锥画狩猎纹漆奁 利豨墓出土
镶嵌
用一种或多种物体作为嵌饰的工艺。其镶嵌物多为金、银、铜、玉、珠宝、琉璃珠等。
嵌象牙锥画博具 利豨墓出土
堆饰
一种用漆或漆灰堆出不加雕琢或加以雕琢的漆器髹饰技法。
油彩长方盒漆奁 利豨墓出土
打磨
打磨工艺贯穿漆器制作的所有步骤,在整个制作过程中经过反复打磨,漆器才能保持平整光洁。最后需要进行推磨抛光,为漆器增加莹润的光泽。
干燥
干燥工艺同样贯穿漆器制作全程。漆器干燥要求湿度65%至85℃左右,温度20至25℃左右,每上一层涂料都要进行干燥,干燥结束后方可进行下一步。
云纹漆盒杯具 辛追墓出土
为适应漆器复杂、长期的制作流程,官营的漆工作坊里的设有素工(作内胎)、髹工、上工(漆工)、黄涂工(在铜制附饰品上鎏金)、画工(描绘油彩花纹)、泪工(刻铭文)、清工(最后修正)、造工(管全面的工师)等工种,对漆器生产进行详细的部门分工。
工匠们经过层层流程精心制作出来的漆器,真可谓是汉代的”高端定制“呀!
文物展示
妆奁
彩绘双层九子漆奁
辛追墓出土
妆奁就是汉代贵族女性的化妆盒。这件双层妆奁用于放置辛追梳妆用具的器物,盖和器身为夹纻胎,轻巧便携,双层底为木质,结实耐用。出土时上层放置有3双手套,丝绵絮巾、组带、镜衣各一件;下层底板有9个凹槽,槽内放置9个精致的小盒,放置化妆品和梳妆用具。
盥洗用具
云纹漆匜、“軑侯家”云龙纹漆盘
利豨墓出土
今天我们有饭前洗手的习惯,汉初的贵族在正式宴飨前同样有清洁双手的礼仪,也就是“奉匜沃盥”之礼。贵族洗手时,一般有一老一少两位仆从在旁辅助,长者用匜中清水自上而下为贵族浇手,少者则捧盘或盂承接用过的弃水。
餐具
云纹漆鼎、云纹漆匕
辛追墓出土
云纹漆鼎内髹红漆,器表以朱红和灰绿色绘出萦云龙凤的纹样,用于承装肉食或汤羹,漆匕用于鼎内搅拌或舀取肉食、米食,鼎匕配套使用成为古代祭祀宴享时重要礼器。
当上个世纪的考古学家打开其中一件云纹漆鼎的鼎盖时,发现鼎内竟然保存着一盅完好的莲藕汤,藕片仍清晰可辨。但由于空气氧化作用和搬运产生的震荡,藕片迅速溶化于水,消失在众人眼前。有时,不朽与消亡,只在转瞬之间。
君幸食狸猫纹漆食盘
利豨墓出土
食盘内有红漆勾勒的四只狸猫,狸猫身上耳、须、口、眼、爪、牙和柔毛一应俱全,还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。此漆盘底部写有“君幸食”字样,意为“请您吃好”。
这类形制相同、纹饰相似的漆食盘在马王堆汉墓中共出土有30件,共绘狸猫等动物100多只,这些狸猫或机警肃穆,或呆萌可爱地栖息在餐盘上,形象颇为生动。
酒器
云纹漆壶
利豨墓出土
汉代社会有浓厚的尚酒之风,酒是汉代人常备的饮品。此漆壶是汉代盛放酒水的器具,壶内髹有红漆,壶表用朱色和灰绿色在黑色壶身上绘出飞扬灵动的云纹样,制作非常精致。底部朱书“三斗”。出土时壶内还残留有汉代的酒类沉渣。
“君幸酒”漆耳杯
辛追、利豨墓出土
“君幸酒”漆耳杯,内涂红漆,内底有黑漆书写的“君幸酒”三字,形制相似,大小不同。大杯杯身书有“四升”,小杯书有“一升”。由于它们的两耳像鸟的翅膀,因此又被称为“羽觞”。
马王堆出土的漆器
光泽照人 精致美观
反映了汉代人的审美情趣
和我国工匠高度的聪明智慧
走近这些漆器
仿佛走近軑侯一家的生活
感受辛追夫人梳妆打扮的精致
契阔谈宴的欢乐
“君幸食”的小确幸
事不宜迟,欢迎大家踩着展览的小尾巴,走进东莞市博物馆,探索马王堆漆器的奥秘!
参考文献:
① 湖南省博物馆、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:《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》,文物出版社,1973年。
②聂菲:《湖南楚汉漆器制作工艺探讨》,《湖南省博物馆馆刊》,2014年第1期。
③ 京华瑰宝:《【漆器制作流程】三分髹漆,七分打磨》,来源:京华瑰宝公众号,2022年5月6日。
部分图片来自网络
编辑 | 周楚祯(实习生)
初审 | 万 彦
审核 | 曲庆玲
审定 | 张 龙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