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直到1394年,朝鲜半岛最终得以统一,朝鲜国的创立者李成桂决定将都城设在开城,并向中国的明朝皇帝称臣,成为中国的一个附属国。然而,考虑到李成桂希望得到明朝的庇护与保护,他决定将国都从开城迁至汉阳,并将汉阳的名称改为了汉字名称——汉城。
中国和朝鲜的关系保持友好,朝鲜在使用汉文的同时,也发展了自己的语言——朝鲜语和朝鲜文。虽然如此,朝鲜在文化上仍然深受中国影响。然而,到了1910年,随着中国晚清的衰败,朝鲜国被日本吞并,首都“汉城”也被改名为京城,成为日本的领土,从此朝鲜彻底沦为日本的附庸。
在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、北伐战争、国共内战、抗日战争等一系列动荡的年代时,朝鲜的命运早已不再由中国左右。直到1945年,二战结束后,朝鲜被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冷战格局所划分,朝鲜半岛一分为二,38度线成了分界线。北部成为社会主义的朝鲜,平壤成为其首都;南部则成为了资本主义的韩国,首都仍旧保持汉城名称。然而,从此,韩国的首都开始用韩文名称“??”(Seoul),并不再沿用汉文名称。
尽管如此,由于历史的缘故,中国人依然习惯称韩国首都为“汉城”。但在韩国人眼中,这个名字已经不再适合他们的身份。特别是在冷战时期,韩国成为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战略支点,韩国人逐渐不再使用“汉城”这个名字,开始只用“??”或“Seoul”。
到了20世纪60年代,随着韩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及民族情绪的高涨,韩国人开始逐渐摆脱曾经的屈辱,崛起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。尽管如此,1988年夏季奥运会时,中国人仍然习惯称首尔为“汉城”,这一做法引发了韩国人的强烈反感和愤慨。
为此,韩国政府决定彻底摆脱这个历史遗留问题。2004年,时任汉城市长李明博提出要成立“汉城中文标识改善委员会”,决定尽快为首都确定一个新的汉文名称。经过专家反复商讨和公众意见调查,最终确定用“Seoul”的音译“首尔”来替代“汉城”。在2005年1月,韩国正式宣布将“首尔”作为首都的新汉文名称,废除“汉城”这一名称。
从1394年到2004年,汉城这个名称在历史上使用了长达610年之久,而这一名称也伴随着韩国的汉字文化存续了这么多年。显然,韩国有权利根据自身需求更改首都名称,这也是他们的主权所在。尽管如此,我们依然可以看到,历史上中国强盛时,周边许多小国都曾使用汉字和汉语,这也让我们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感到骄傲。
随着时间的流逝,汉字和汉语的魅力依然在世界各地闪光。相信不久的将来,汉字汉语将重新在全球范围内迎来更多的关注与尊重!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